6月16日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第一百六十次专业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莅临本次专业论坛嘉宾教师有教育学专业路宝利老师、肖龙老师、苏明明老师以及徐赟老师和小组指导教师胡微老师。21级、22级教育学专业全体本科生到场参加,并由22级教育学郑哲麒担任主持人。
本次论坛胡微老师小组以“建议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将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为主题展开讨论。提案前半部分,房玉莲同学分别从案由和案据两部分进行汇报,首先介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案的理论依据、价值分析以及现实需求,从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家长诉求三个方面分析将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现实需求。提案后半部分,郭文豪同学进行建议和可行性两方面的介绍,从六个方面对建议部分进行详细有序地汇报,提出推动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建议,然后从国家政策、社会支持和成功案例三个部分介绍提案的实践可行性。
在集体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此次专业论坛的主题进行提问。魏嘉熹同学提出如今社会弥漫严重的社会焦虑,许多人认为中职教育质量低,没有前途,或者是普职分流过早,建议取消中职,内在逻辑当中是否存在问题。孙岚同学提出将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时间周期过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有自身规律,并不能否定深厚的普通教育基础有利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或许比普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效果更好。欧阳康杰同学提出“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与“普职分流的延长”是否存在必然内在联系的疑问,并对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对此,小组成员对提问进行回应,并指出将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初心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对职业的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希望通过将普职分流延长至高考阶段的手段,在学生认知进一步发展后进行对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
随后,小组成员对集体讨论进行总结。小组成员首先指出在题目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概念界定混淆,文本参考的价值大小有待商榷。接着表达了对在场同学和老师的感谢,并表示在论坛结束后会进一步整理完善提案内容。
在教师点评环节,嘉宾教师苏明明指出专业论坛改革后收获性、讨论性更强。然后她结合文本提出四点建议,第一,题目中“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与“将普职分流延长”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需要界定清晰;第二,文本中存在问题部分呈现的是教育现象而非问题;第三,提案价值部分中提高升学率并不是推迟普职分流的价值;第四,可行性方面需要补充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第五,文本缺少专家学者的成果支撑,希望同学们将来用专业数据支撑论证自己的观点。
随后,嘉宾教师肖龙回应苏明明老师的建议,小组文本缺少专业文献做支撑的原因是大多数职业教育学者不认同此观点。首先,他肯定本次选题的意义,他指出如今对于普职分流是否推迟的争论双方分别具有“就现实谈现实”与“就理想谈理想”的特点,同学们应更深入研究。接着,他指出推迟普职分流可以解决分流焦虑但难以解决教育焦虑,而教育焦虑的根本是阶层焦虑,根据有效维持不平等理论,即使取消中职教育,普通高中的差距也十分悬殊,推迟普职分流无法解决阶层焦虑,职业教育只有典型性没有特殊性。他进而引用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观点,提出在教育的本质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是由于社会历史因素导致其地位区别,故谈论职业教育需要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然后,他针对同学们提出关于美国综合中学的疑问进行回答,他认为我国难以建立综合中学是由于中美的经济产业状况不同,我国坚持发展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需要职业教育作为支撑。
然后,嘉宾教师徐赟首先指出本学期专业论坛选题都很有意义,如今国家倡导建设教育强国,希望同学们发挥教育学想象力,在建设教育强国基础上思考我国教育体制是否会有突破。行动与思考并重,他认为本组同学侧重于理论而缺少提案的具体设计。接着,他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生活是整体的,可以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第二,可以从杜威的理论中找到延长基础教育的好处;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固然重要,但我国可能需要更多高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第四,考虑人类的受教育年限是否应随着知识的累积而增加;第五,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或许不应该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分,他建议同学们后续从推迟普职分流后的教育阶段划分与教育公平方面去思考研究。最后,他期望未来专业论坛的参与性更强,成果提炼更完善。
接着,嘉宾教师路宝利提出首先要思考本次论坛讨论的问题,他结合我国中职学校发展的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其是文化轻视的问题,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是由于孔子时期对歧视观念的误读。随后,他提出要思考过去是否具有取消中等职业教育的专家观点,20世纪凯金斯泰纳访美后,美国逐步建立中职学校,但在其过程中杜威提出职业教育是教育上的种姓制度,随后美国综合中学产生。他进而提出学校的成立由谁决定的问题,美国职业学校的建立是由于全国制造商协会需要职业技术人才。接着,他列举爱因斯坦、奥本海默与斯特拉迪瓦的例子指出在学制与学生的角度都不应该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从分析框架角度,应思考当今企业、社会、文化、教育思考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最后,他提出三个问题对同学们予以启发,第一,不同的人才是否能在同一所学校培养;第二,在比较教育学中提出的普职融合究竟是什么,世界上只能具有一种教育吗;第三,在教育过剩背景下,选择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对个人未来影响的区别。
紧接着,小组指导教师胡微指出尽管本组选题的过程相对困难,但同学们都秉持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去选择了具有争议性与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此外,她期望本组同学可以多阅读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接着她从德语系国家对中职教育广泛认可的现象中指出可以从社会分配制度与职业定位差异视角去思考,同时也要考虑普职分流是否是阶段性问题,要有发展性的眼光。
在学生追问环节,汪倩同学结合布迪厄理论提出职业选择是否受到阶层文化影响,人们观念是否会固化的问题。肖龙老师回答道,布迪厄的理论不是广泛适用的,在我国职业选择并非完全受阶层文化影响,而受经济文化资本影响更多。徐赟老师补充说明我国人民具有希望下一代发展更好的固有思维,因此不会完全受阶层文化影响。路宝利老师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念是可变的、不断发展的,但是人类要找到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地方。
最后,路宝利老师、徐赟老师、苏明明老师、肖龙老师和胡微老师为“安徽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科研论文大赛”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教育学专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