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兆兵(1965- ),男,汉族,甘肃渭源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省优秀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1985-1989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1989-2000年,在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任教;1997-1999年,在新西兰威卡多理工大学学习;2000-2006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起,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院任教;2015年7—8月赴俄罗斯米林大学学习、考察。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学术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已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或摘编,出版专著三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高校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获得省级奖励三项,国家级奖励一项。2017年9月,入选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17年)》,2000年9月,再次入选该排行榜。
一、主持课题
1.主持《新中国成立70年基础教育课程话语变迁的历史阶段与特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国家一般项目,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研。
2.主持完成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利用专业评估与认证推进师范院校联盟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 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30日。
3.主持完成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032),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
4.主持完成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质量标准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
5.主持完成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均衡视野下县域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研究》,2010年;
6.主持完成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调查研究》,2010年;
7.主持完成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学术著作项目《教师质量论》,2010年;
8.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2009年;
9.主持完成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研究》,2007年;
10.参与完成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课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02—2003年;
11.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004—2005年;
12.参与完成《中/英藏族女童资助金项目》,2004年;
13.主持完成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课题《西部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04—2005年;
14.主持完成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金研究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性研究》,2006年。
二、获奖
1.《省域联动、核心聚力,构创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生体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编号:G-2-2018351),2018年12月,排名第十。
2.《共研共建、共育共赢:基于案例开发、中外合作和实践教学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证书编号:2019jxcj111-11),排名第十一,2020年 1月6日;
3.《构建“服务引领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证书编号:20100256-3),排名第二,2010年11月10日;
4.2007年,发表于《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的论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多样化研究》,获得“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5.《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差异比较研究》获2004年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段兆兵、孙明政《合作学习》获2004年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6.1995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并被授予“甘肃省园丁奖”荣誉称号,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7.1992年,被评为甘肃省张掖地区优秀教师,受到中共甘肃省张掖地委、地区行署的表彰奖励。
三、专著与教材
1.著《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
3.编著《教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合著《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本人撰写1章3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6.合著《中学教育基础》(本人撰写1章4万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7.副主编《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本人撰写2章5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8.参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撰写两章5万字;
9.副主编《外国教育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撰写4万字;
10.副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撰写2万字;
11.参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撰写2万字。
12.参编《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撰写4万字;
13.参编《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6年5月,撰写4万字;
14.合著《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4年11月,撰写6万字;
15.翻译(汉译英)《丝绸之路上的山丹》,本人翻译约7万字,新西兰坎塞尔出版公司,1999年。
四、论文
2020年
《深度赋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发展策略》,《徐州工程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2019年
《全球化时代教学理论的本土化:认识、问题与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
《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双短缺”困局及纾困之策》,《教育科学》,2019年第4期;
《课程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逻辑与策略选择》,《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2018年
《我国教师形象研究40年:历程、主题及发展趋势》,《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7期;(第二作者)
《过程断裂与实践旨归:对话教学的哲学审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7期;(第二作者)
2017年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变革:挑战、指向与路径》,《教育评论》,2017年第10期;(第二作者)
《文化冲突视野下中小学教师“流动难”问题及其治理》,《教育评论》,2017年第7期;(第二作者)
2016年
《课堂翻转期待教师教学理念的“翻转”》,《教育探索》2016年第5期。(第二作者)
2015年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有效实施》,《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1期;
《教师教育模式的知识反思与现实重构》,《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第5期;
《德国普通教学论的危机与新方向——访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第7期;
《我国高校学术道德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第10期;(第二作者)
《近十年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4期;(第二作者)
2014年
《为适合学生而教——教学适合学生的依据与策略》,《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20期摘编;
2013年
《民族地区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行动——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调查》,《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第3期;
《农村教师低职业吸引力的社会学分析》,《教育探索》2013年第9期;
2012年
《论教学空间及其创设》,《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
《论中国当代教学论的形成、构成与特征》,《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第2期;
《教学适合学生: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学术委员会“适合学生的教学”学术论坛综述》,《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6期;
《校本课程开发: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生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011年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1期;
《论推进教育公平中的“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
《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第2期;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调查》,《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第2期;
2010年
《对农村地方课程开发的思考》,《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9期;
《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两张皮”现象剖析》,《课程研究》2010年第4期;
《论地方师范大学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教师专业标准:理念、构成与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009年
《在选择中生成——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生成》,《教育科学》2009年第3期;
《多维立体: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构想》,《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4期;
《五省(区)高考改革方案的特点与体现的新课程精神》,《天津市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学报》2009年第5期;
《新课程背景下五省(区)高考改革方案比较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6期;
《教学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文化学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
《教学关系研究:教学研究的课题》,《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2009年第9期;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多样化:问题、原则与方法》,《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9期;
《近十年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2期;
《略论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原则和多样化方法》,《中国考试》2009年第10期;
《论示范高中的使命与责任》,《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08年
《重中之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我国中小学校生活制度有待调整》,《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4期,《教育理论与实践》(文摘)2008年第8期;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5期;
《试论“合作学习”的组织》,《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5期;
《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10期。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评价的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B)2008年第10期;
《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2007年
《教学设计的新基础——当代知识理论》,《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1期;
《“QQ访谈法”——现场访谈法的一个有益补充》,《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4期;
《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5期;
《论教师权利的制约与保护》,《社科纵横》2007年第10期;
2006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多样化研究》,《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
2005年
《论教学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第1期;
《我国应制定科学的人性化的外语政策》,《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课程改革参与者的多元价值取向研究》,《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
《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5期;
《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探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第6期;
《“研究性学习”的困境与出路》,《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004年
《路易·艾黎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1期;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种心理学的视角》,《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第1期;
《普通高校函授教育的未来取向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第2期;
《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12期;
《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
《参与式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以两所小学为例》,《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第8期。
《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10期
2003年
《中国、新西兰学校生活制度差异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3期;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
《课改:不能矫枉过正》,《教育时报》2003年5月23日第3版;
《新西兰的环保教育》,《教育时报》2003年11月23日第4版;
《试论择校问题》,《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第12期;
2002年
《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差异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2期;
2001年
《教师职业地位问题新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研究生专辑)》2001年9月;
1999年
《新西兰综合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