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cc成色(中国·金沙集团)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小学教育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素质小学专任教师。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小学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小学教育学科领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4.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6. 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方向,根据学生本科学习专业和个人兴趣进校后选择一个方向。

学位基础课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参照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

课程设置与安排详见附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方向)》。

非师范类专业、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程(12学分)

1. 外语(2学分)

2.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3. 教育原理(2学分)

4. 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 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 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1. 小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 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3. 自设课程

(1)小学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2学分)

(2)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题(2学分)

(3)课堂研究(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

1. 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

(1)中国教育史(2学分)

(2)外国教育史(2学分)

2. 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小学课堂教学技能(2学分)

3. 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2)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1. 校内实训(2学分):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2. 校外实践(6学分):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等

五、培养方式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专业学院与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单位联合培养,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并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技能研训等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专业实践通过与联合培养单位协商,分段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

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聘任有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任实践导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担任实践性课程和协助指导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观课和课例分析)、教育实习(含学科教学、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和教育研习三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应提交1份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和1份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单位的实践导师共同组成。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入学后,最迟在第二学期末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二)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实验研究报告等。原则上,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  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总学时

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

学位基础课程

053001

外语

2

34

考试

第1学期

013002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2

34

考试

第1学期

023003

教育原理

2

34

考试

第1学期

023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4

考试

第1学期

023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34

考试

第1学期

023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4

考试

第1学期

专业必修课程

023101

小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

2

34

考试

第 2 学期

023102

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2

34

考试

第 2学期

023103

小学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

2

34

考试

第  2学期

023104

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题

2

34

考试

第 2 学期

023105

课堂研究

2

34

考试

第 2 学期

专业选修课程

023201

中国教育史

2

34

考查

第 1 学期

023202

外国教育史

2

34

考查

第 1 学期

02320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4

考查

第 2 学期

XX3204

小学课堂教学技能

2

34

考查

第 2 学期

XX320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

34

考查

第 2学期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2

34

考查

第 2学期

实践

教学

校内

实训

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2

不少于1年

考核

第1、2学期

校外

实践

教育见习(包括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1

考核

第2、3学期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践、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4

教育研习(包括教育调研)

1

补修课程

教育学

不计  学分

随本科生学习

(非师范专业毕业考取的)


第1学期

心理学


第1学期

学科教学论


第1学期


随本科生学习

(跨专业考取的)


第1学期



第1学期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第2学期

论文写作与答辩




第3、4学期



研究生课程简介

《小学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Primary school teacher and

counselor work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考核方式:平时考查与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学生报告等适用学科(代码+名称):小学教育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小学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主要是为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熟悉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掌握分析处理班级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分析小学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能从班主任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思考。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认知和分析的能力,课程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问题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2.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3.注重问题的研究综述与个人见解的生成。在对每一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解析时,鼓励并要求学生进行该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并在综述的基础上不断生成自己的见解。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教育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应是本门课程的预修课程,有关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常识应是与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

第一节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

第二节班主任的作用与发挥

第三节班主任的平庸与卓越

第二章细心:班主任认知素养

第一节班主任细心的表现

第二节班主任细心的养成

第三章耐心:班主任意志素养

第一节班主任耐心的内涵

第二节班主任耐心的艺术

第三节班主任耐心的修炼

第四章爱心:班主任情感素养

第一节班主任爱心的内涵

第二节班主任爱心的艺术

第三节班主任爱心的培育

第五章受教育权保护:班主任法律素养

第一节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二节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第六章班级管理:班主任组织技能

第一节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管理

第二节主题班会设计、组织与实施

第三节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七章沟通与协调:班主任沟通技能

第一节师生沟通

第二节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协调

第三节家、校沟通与合作

第八章处理突发事件:班主任应变技能

第一节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处理

第二节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灵丹妙药”

第三节班主任临场急智的三个层次

第九章专业成长:班主任发展技能

第一节做爱读书的班主任

第二节做有智慧的班主任

第三节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成绩考核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查主要是授课期间的出勤率、课堂讨论及个人主题报告,占学期成绩总评的50%;期末考核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占学期成绩总评的50%。要求学生结合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教育见习,选择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客观描述,再进行案例分析。

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李宜江,柳丽娜.班主任必备素养与技能[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班华、高谦民、夏青峰.今天,我们怎样班主任(小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陈晓华、张万祥.做一个魅力班主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5.黎志新.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陈兴杰、洪延平.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堂研究》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Classroom Study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考核方式:论文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课堂研讨适用学科(代码+名称):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课堂研究》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必修课程。课堂研究是在结合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上,与当前的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理念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本门课程从实践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研究方法,洞悉课堂中的具体问题。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问题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方面,要预修《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学位基础课程知识;实践知识方面,要有教育见习的实践经历,能结合实践教学学习和思考。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应该围绕如下几个核心问题域展开,即课堂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进行课堂研究?谁来研究课堂?课堂研究具体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课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讲:传统教学论研究的范式转型

第二讲:课堂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三讲:课堂研究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研究者

第四讲:课堂教学的基本范畴:备课、上课、说课、评课

第五讲:课堂教学文化的批判与重构

第六讲:聚焦课堂的校本教研

第七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八讲:进入课堂观察、听课、评课(实践研讨)

第九讲: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若干问题举析

第十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第十一讲:课堂教学智慧

第十二讲:课堂情境中的课程变革——参与式课程实践问题探析

第十三讲:课堂教学的二重性问题

第十四讲:课堂研究的常用方法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成绩考核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查主要是授课期间的出勤率、课堂讨论及个人主题报告,占学期成绩总评的50%;期末考核采取撰写论文方式,占学期成绩总评的50%。

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古德、布罗菲:《透视课堂》,陶志琼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王鉴:《课堂研究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菲利普.杰克孙:《课堂生活》,

4.郑金州:《重构课堂》,福建教育出版社

5.陈时见:《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王鉴:《实践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

7.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8.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9.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

10.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Classroom Study

学时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课堂研讨适用学科(代码+名称):

1、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中的一门具有较强应用必的课程。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小学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和知识方面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改革概览、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概况、小学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小学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

养成关心思考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3、预修改课程与相关知识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4、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课程作业,分别占有40%与60%。

主要参考书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顾明远,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张民选、丁念金,中国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核方式:平时考查与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学生报告等适用学科(代码+名称):小学教育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1. 性质:《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是小学教育学科中应用性基础课程。相对于原理性课程,它是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即运用小学教育和德育理论,分析、解决小学德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它又是具有理论性课程,即揭示小学德育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2. 地位:《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性质决定其在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职业道德培养和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3. 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德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小学德育理论,并提高学生的认识、解决品德形成与培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教育与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4. 目标:全面系统地讲授与学习小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主要包括德育学和小学德育理论、小学德育本质、小学生品德、小学德育功能、小学德育目的、小学德育过程和实践、小学德育方法和手段等;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初步的德育研究,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养成一定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结合具体内容的讲授与学习,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和职业精神,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5. 任务:一方面,研究和学习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原理和理论,包括概念、范畴、术语、命题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致力于运用理论,解释小学德育现象和事件,分析、解决小学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找出策略和方案。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将按照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须根据研究生教育教学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德育学与小学德育理论;小学德育本质;小学生品德;小学德育功能;小学德育目的;小学德育过程与实践;小学德育方法与手段等。

教学内容安排

德育学与小学德育理论,包括德育学科的性质、对象、任务;德育思想与小学德育理论。

小学德育本质,包括德育概念;小学德育本质观。

小学生品德,包括小学生品德结构;小学生品德形成。

小学德育功能,包括小学德育功能概述;小学德育功能的表征。

小学德育目的,包括小学德育目的概述;小学德育目的的功能与依据;小学德育目的的载体。

小学德育过程与实践,包括小学德育过程与实践概述;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小学德育方法与手段,包括小学德育方法与手段概述;小学德育方法和手段的类型。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课堂理论学习占总成绩的60%,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及课堂研修;实践活动占总成绩40%,包括小学德育活动见习、观摩、听课等。

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杜威著.道德教育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柯尔伯格著.道德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外国教育史》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课堂研讨适用学科(代码+名称):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外国教育史作为研究外国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师范生教育思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有人说缺少这门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外国教育史旨在研究外国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构建科学的教育理论提供丰富的史料依据,而且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以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此,该学科一直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主要的重点师范院校都招收该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本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精讲与泛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结合;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指导结合;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教育基本原理;小学教育学

教学内容安排

古代希腊教育、古代罗马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近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制度、现代西方教育思潮与实验、现代教育思想和制度、现代教育思潮、苏联教育理论。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平时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论文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外国教育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发现和表达。

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中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1-6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吴式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课堂研讨适用学科(代码+名称):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门课程是小学教育专硕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一般的知识、原理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性原理,为以后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开展实际工作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本门课程实行对分课堂教学法,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指定的教学参考书籍,准备好课堂讨论,完成相关作业。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学生应该事先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掌握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和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知识和原理。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专题一:学校心理健康概述

专题二:心理健康的基石:自我价值感

专题三:校园里的非暴力沟通

专题四:解读情商

专题五: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平时占总成绩的40%,包括考勤与课堂表现,考勤与课堂表现包括出勤、上课纪律、课堂是否积极讨论等;作业成绩(共四次)占总成绩的60%。不设期末考试。

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美】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爱的五种语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美】马歇尔·卢森堡著,阮胤华译.非暴力沟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4.【比利时】米杉著,倪南奇译.情商魔法训练营,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美】简·尼尔森著,王冰译.正面管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中国教育史》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ChineseEducation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课堂研讨适用学科(代码+名称):

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也是高师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并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批判继承中国教育的历史遗产,认真探讨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大家将来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和教育咨询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是课程的任务,也是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上的教育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和历史比较的能力。课程教学应做到史与论相结合,古与今相结合,继承与批判相结合。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名著导读》应是本门课程的预修课程,有关历史学、文化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是与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墨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孟子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荀子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第八章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十章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第十一章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成绩考核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查主要是授课期间的出勤率、课堂讨论及小论文,占学期成绩总评的30%;期末考核采取课程论文考核的方式,占学期成绩总评的70%。要求学生结合本门课程的学习,在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内,撰写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课程论文。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

2.孙培青、杜成宪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3.孙德玉主编:《中国教育思想简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

点击: 编辑:叶方舟 预审:李宜江 终审:李宜江 添加:叶方舟 时间:2020-11-09
Baidu
sogou